English

运行中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图)

1999-07-20 来源:光明日报 图1 我有话说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兴建,与之配套的为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也正在进行中。建立这一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监测网络,对三峡工程兴建前后库区及相关地区的生态与环境实行全过程系统跟踪监测,及时反映三峡工程不同时期的生态与环境状况,开展相应的生态环境试验研究,趋利避害,对不利影响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保证资源的持续利用,对促进库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记者在万县、秭归、兴山等地均看到了正在为此而忙碌的科学工作者的身影。

图1:对移民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国内外瞩目。建库后水位提高,耕地减少,人地矛盾加剧。向有限的土地要高产,搞高效农业势在必行。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万县实验站为移民和当地居民开展系列生态农业试验项目,包括:小麦和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等。

图2:秭归是有名的脐橙之乡。曾引进脐橙优良品种的秭归农民由于施肥不合理而使脐橙品质下降、糖份降低,果味变酸。住在山上的周德全(中)一家种了脐橙等28种作物,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科研人员的指导下,使收成提高了30%,脐橙的糖份也增加了。

图3: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秭归县建立土壤改良与合理施肥试验区,根据不同作物研究出不同的肥料配方,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图4: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秭归实验站利用生态农业技术指导农民在坡地边缘种植可当围墙用的经济作物,如黄花等,不仅护坡,防止水土流失,还使农民增加了收入。

图5:三峡库区已发现2859种珍贵的植物物种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宝贵的历史遗产,极有保护价值,对研究生物多样性意义更大。三峡建库后,一些重要物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有遭受破坏的可能。迁移保存库区珍稀特有植物物种,研究和监测包括三峡及神农架在内的我国亚热带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与动态,为库区的持续发展服务,这成为建于兴山县的中科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的使命。该站站长、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陈伟烈(右)在该站珍稀植物种植园中向来人介绍各种珍稀植物,如数家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